自我成長與突破的秘密是什麼?我如何從跑步、自學中發現蛻變的關鍵
有時候,我發現驚人的感悟不一定要經歷過大風大浪,只要能夠隨時注意生活。
這一天,我一如往常的出門跑步。跑著跑著,正當我覺得經過差不多的路線、差不多的時間,想要舉起手錶看看已經跑了多遠。內心突然冒起了一個大膽的想法(其實沒有),如果我不看時間呢?
我當下就一直在想,如果不看時間繼續跑,還可以跑多遠?這一次的目的,能不能是為了突破自我?更重要的提問是,我還有多少可能?
秉持這個心態,我開始全心投入在跑步的過程,專注在呼吸與周遭的環境。過程中我開始觀察到,平時忽視的夜晚河堤倒影,其實靜謐的很美麗;平時來來往往的人群,其實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故事;平時的跑步習慣,其實也不只是跑步了。
追求卓越,成功自然會跟隨著你
最後當我經過家門時,發現自己比平常多跑了十幾分鐘,而且公里數也明顯高於前幾次的紀錄。這讓我突然頓悟到:
持續達到目標很好,但如果已經習慣目標,我們就不會知道自己還可以做的多好。
這次的跑步我不僅更投入、跑得更遠,更重要的是––––我覺得跑步的過程讓我感到更開心了。
這個感悟,對我來說非常重要。在過去設立目標時,總是會想像達成目標後的收穫、成長與好處。然而,努力的路程上不會只有成就感和努力的結果,更多的是困惑、挫折、無助與自卑。
每一次刻意練習的過程,都讓我覺得無比痛苦。
所以最終,每條道路總是撐不到最後;總是三分鐘熱度;總是認為只要能找到天職,那過程中不應該會出現痛苦、挫折,甚至想要放棄的念頭。
但我知道,這些挫折,就是我在大學放棄後最大的收穫。我終於意識到,沒有自己想前往的道路是一路平坦,也不存在一個能夠輕鬆達到目標的簡單方法。
有目標固然很好,但唯一會讓自己改變的契機,只有當我們踏上旅途,而且持續邁步前進。
一流的人,都是如何保持顛峰
在踏進家門前,我看著手錶顯示的公里數,陷入了沉思。
為什麼突然間,可以輕鬆地跑這麼遠?中間究竟做了什麼?
這不僅僅是投入與對目標的態度,應該還有其他的行為影響了結果。經過一番思索,我發現今天的跑步,這是我這一個月來,第一次讓雙腿休息兩天以上,並以其他核心肌群訓練替代。
這讓我想起了前陣子,一本位居排行榜的好書《一流的人如何保持顛峰》。書中提到一個關鍵概念:
一流的高表現者不僅更努力,也更擅長休息。
一流的人之所以能一直成長,不僅僅是因為他很努力,而且懂得刻意練習,更重要的是––––他們懂得適當休息。
書中曾說過一則故事,有個運動教練在訓練運動員時,發現一般的訓練方式,無論再怎麼加重訓練,都無法提升運動員的表現。此時他靈機一動,決定放手一搏嘗試讓運動員嘗試訓練兩天,休息一天的間歇式訓練法。
這樣的訓練方式,在現在已經習以為常;但在當時已經是顛覆性的嘗試,甚至有其他的教練嘲諷他,說他的方式是所謂的「偷懶式訓練法」,但他沒有放棄。
結果證明一切。經過間歇式訓練法的運動員,進步速度明顯更快,而且也更不容易受傷。這個結果,讓其他教練始料未及。
最終,他底下的運動員在大賽上,獲得了耀人的佳績。
是習慣,造就你的不凡
踏近家門後,我想到了最關鍵的問題。我是怎麼一路以來,從幾乎不運動,到能夠超出自己的紀錄?
答案一樣很簡單,就是習慣。
如果沒有從每一天出門跑十幾分鐘,每天堅持運動一下,每天強迫自己穿著跑步鞋踏出家門,就從來不會有一天,也許只要換個方式,修正一個滋事,我發現自己就能夠跑得更遠。
當然,培養習慣的重要性不言而喻,但培養的過程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。不僅僅起頭難,過程痛苦,結尾還常常沒有成就感。
但如果搭配恰當的方式,就能夠持續保持習慣,並悄悄發揮習慣巨大的力量。關於如何培養習慣,可以改天再專門寫一篇文章說明。
簡而言之,只要一件事是值得去做,那習慣的力量就會帶給你不容忽視的改變。量變產生質變,這句話想必許多讀者都聽過了。但我必須說,如果能夠培養出好的習慣,那之中量變,遲早有一天會成為你成功的質變。
結語與收穫
當然,不得不說上面的內容很雞湯,已經有數十萬篇文章與課程在說這件事,我知道也明白,但還是想要記錄下來這個過程。
因為,縱使看過的乾貨(?)與文章數也數不清;但真正能去實踐的機會,太少了。
希望讀到這裡的讀者,也能選擇一項你很想要完成的挑戰,每天做一點點,只要一點點就好,有一天你也會發現––––他悄悄地改變了你。
【希望用你的掌聲來投票與支持】
拍 5~10 下:簽個到,表示支持(感謝你的鼓勵啊啊啊)
拍 10~20 下:想要我未來多寫「數據技術相關」內容
拍 20~30 下:想要我未來多寫「數據分析實例」內容
拍 30~50 下:我有你這讀者,寫這篇也心滿意足了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