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MA】沒有大公司實習的情況下,如何闖到遊戲外商 Garena MAP 儲備幹部面試最後一關?

學.誌|Chris Kang
9 min readDec 7, 2020

--

在 Garena 的工作形象照

當出在選擇申請時,就專注在自己有興趣培養的領域,因此鎖定了 Shopee 和 Garena 儲備幹部,兩個皆有進入到面試階段,希望之前的面試申請經驗,可以分享給未來有需要的讀者們。

這一篇文章,會在時隔一年多後才把他完整地整理出來,除了想要把過去的經驗分享給最近想要應徵 MA 的讀者外,也想要 Recap 過去在思考 MA 這份工作的一些反思,並鼓勵一些想要追求夢想 MA 職位的朋友,能夠因為我的文章而能更有信心。

我在申請儲備幹部的 Program 前,其實是沒有任何知名大公司的履歷與經驗,反而只是單純累積了一些我在大學時想去做的經驗,在過程當中我也迷惘、不確定,因此選擇了不停嘗試、衝撞與從挫折中學習,去瞭解自己真正渴望的目標是什麼,什麼又是我想要追求的生活。

本篇文章主要會提到應徵的完整流程與說明,以及在整個應徵的過程中,我認為最關鍵的心態是什麼。

本文大綱:

  1. 動機探索
  2. 申請流程
  3. 面試心態
  4. 反思心得

一、動機探索

在準備履歷,開始投遞各家的 MA 之前,你曾經思考過:

為什麼要選擇 MA 嗎?

這個問題想必大家多少都會在準備面試時回答,甚至是在填表單時再寫申請動機,就洋洋灑灑地寫了各個故事,想要讓 HR 能夠因此被感動。然而,在幾乎要說服自己的當下,曾經有思考過 MA 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職位?各家的 MA 對公司、對個人又是什麼意思嗎?

當時我在選擇投遞 Garena 時,曾經問自己這幾個問題:

  1. 我目前的目標是什麼?
  2. 成為一位 MA,對我的人生規劃有什麼幫助?
  3. 我知道 MA 實際上在做什麼嗎?
  4. 我知道 MA 的生活長的如何嗎?我喜歡嗎?

我在當年的目標,是希望累積管理階層和顧問相關的工作經驗,作為之後帶團隊或是經營產品的經歷,也結合了我過去喜歡在團隊中引導團員嘗試與突破的價值觀,再加上我自己也是電商的愛好者,平時假日也喜歡玩英雄聯盟、極速領域等手遊,因此決定專注在 Shopee 和 Garena 兩個職缺上。

我當時為了進一步瞭解 MA 的生活與實際的工作內容,我到 LinkedIn 上面敲了現在已經在 Garena 和 Shopee 的儲備幹部,也很謝謝當時各位前輩無私地提供心得分享和鼓勵,讓我在申請的過程中就像吃了定心丸。

其中,MA 最常體驗到的是快步調的生活和輪番上陣的挑戰,而且時常會遇到超出目前能力的難題,因此面對挫折與挑戰在聽完前輩分享的故事後擁有更明確地想像。另一部份,也瞭解在擔任 MA 會時常有高強度的壓力與每半年的輪調,因此至少要不排斥甚至是喜歡當個空中飛人,才不會讓成為 MA 變成生涯過程的另一場惡夢。其中最重要的收穫,莫過於:

「瞭解自己真正想要什麼樣的生活與什麼樣的路徑,而不是別人的期待或是別人的應該。」

MA 和管理顧問曾經被戲稱為菁英教育階級的避風港,所有不確定自己未來道路的菁英,就會選擇去管顧業或成為 MA,來延後選擇自己的工作型態。

然而,真正重要的是去理解自己渴望以什麼樣的生活方式存在,以及自己想要明確地累積哪一些能力。其中,想要累積管理能力、分析能力、決策能力的原因是什麼?背後驅動自己去學習的動機是什麼?

這才是成為一位 MA 之前,真正需要思考的事。在擁有這些明確的動機之後,才不會在真的獲得這個機會後,反而迷失了自己,也才有辦法帶著自己,撐過 MA 輪番的挫折與挑戰。

二、流程介紹

接下來這個階段會說明從履歷投遞到實際上去測試的過程,流程分別有:

  • 動機申論題+履歷線上投遞
  • 筆試測驗

I. 第一關:動機申論題+履歷線上投遞

一開始在填表單時,會有幾題和申請動機有關的題目,寫起來的感覺非常像申論題。寫申請動機最關鍵的核心,其實就是第一部份提到的問題:

「瞭解這份工作和自己有什麼關連?」

現在想像一下,你是一位大公司的人資,已經收到超過上百份的履歷,超過一半的人都有優秀的經歷和成績,什麼樣的申請經歷會讓你眼睛為之一亮?

答案是「迷人、且獨特的故事」。已經有太多的經歷,是因為想要學會或獲得什麼經歷,而去 XXX 公司工作的人選,只有專屬於你自己獨特的經驗,才有辦法吸引到人資想要細看。

II. 第二關:筆試測驗

Garena 的筆試主要分成四個部分:

  • 數學邏輯題
  • 圖形測驗題
  • 費米問題
  • 創意問題

數學邏輯題:

其實就是 GMAT 的 Data Sufficiency 的題目。主要是在考你計算數學的問題。練習的題目其實很多,直接搜尋關鍵字「Data Sufficiency」+「GMAT」 就可以搜尋到一堆線上練習,這些練習就已經很足夠了。下面也直接附上當時練習的網站。

圖形測驗題:

圖像邏輯的問題,就像之前考 IQ 測驗時的問題,會詢問你一些圖形的變換或規律,例如看到前面三個圖形後,第四個圖形會長什麼樣子,題型一樣是選擇題。

其中,解題的關鍵不在於你是否真的很聰明,而是要學會在練習這類型題型時,能夠從練習當中找到題目設計的規律。懂得規律後,基本上要通過就不是什麼太困難的問題。

可以直接搜尋「Logical Reasoning」等關鍵字即可,一樣附上當時練習的網站之一:

費米問題:

管理顧問最愛測試的題目類型,題型像是「台灣有幾根電線桿?」、「路口的星巴克月營收有多少?」等等,再利用邏輯拆解的方式拆解成 A x B x C 的形式,估算出該問題的答案。

創意問題:

裡面的問題通常是天馬行空的問題,例如:

  • 「杯子跟輪胎之間的關係是什麼?」
  • 「X 的圖案還可以看成什麼?」
  • 「想出用衛生紙的十個方式?」

上述等等創意類型的問題,當時我的訓練方式,是嘗試寫下一些創意練習題,盡可能地把不相干的事務連結起來。下面舉的例子如:

  • 寫出鉛筆的十個用法?
  • 牆壁跟紙的關連有什麼?

越來越熟練後,就能夠輕鬆寫出該問題啦。

III. 第三關:人資面試

我遇到的人資,是目前為止我遇過數一數二專業且真誠的人資。整個面試的過程中,面試官針對我過去的專案經驗,從我實際擔任的角色、貢獻以及對團隊的定位,到該團對實際上所產生的影響,甚至是針對過去我挑戰的經歷,問了很多在這件事上的學習。以及讓我最難回答的問題是:

「可以仔細說明你在這個專案,每一步做了什麼?為什麼這麼做?你怎麼在過程定位自己?」

老實說,整個面試的過程說真的並不順利,原先是因為在報到後稍微等了一下,把原本準備好的回答節奏打亂。當下沒想到需要準備到這麼細節,因此在情緒上有點自亂陣腳;但當下的我知道,既然原先的節奏已經不管用了,那就全心全意地投入這次的對談吧。

我在回答完問題後,單純抱持著想要多請益面試官的心態,請問了他的 LinkedIn。同時也在面試結束之後,開始和他深聊我在過去國小時獨立拍攝並剪輯電影的經驗,還有第一次出國就去歐洲打工換宿一個月的挑戰。當下其實是沒有抱持著什麼期待,單純只是把我喜歡冒險的經歷分享給面試官。

「沒想到,這讓我迎來敗部復活的關鍵」

IV. 第四關(Final):經理面試

在體驗過上次很卡、很不滿意的面試後,我決定直接幫自己在內心發感謝信,同時也特別再到 LinkedIn 上謝謝面試官,同時也請教他我還能夠如何改善面試的技巧,以及表達的方式。

現在回想起來,我還是很感謝當時面試官的提點,讓我能夠瞭解自己在面試過程的不足,以及自己在過程中展現的特質。這也讓我發現,自己其實並不是沒有優點或潛力,而是自己沒有把對方真的在意的特質展現出來。

面試不僅僅是單純的回答問題,也是展現自己擁有別人想要特質的場合,因此就算人資沒有主動詢問,也一樣要在過程中以補充的方式,如「對於問題挑戰的經驗,除了這個之外我還有…」的方式,來詳細闡述自己的特質。

最後一關,主要是總經理與台灣的區經理共同面試約一小時,面試的過程主要分成兩個區塊:

  • 45 分鐘的個案分析
  • 1 小時左右兩位經理的面試

在個案分析中,題目大概會是「如果你要準備一個 XXX 的活動,現在擁有的資源、人力有 A、資源有 B 萬,你會怎麼規劃該活動?」必須要回答:你是怎麼拆分該問題的?以及需要把所有的評估過程全部都寫在紙上。之後在面試時,會花 5 分鐘來聽你 Persent 你的分析與規劃。

這些分析的技巧,之前是參考在 Case Study 很有名的兩本書去學習的,分別是下面提到的兩本書,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參考一下,當時基本上每一本都讀到差不多一半左右,其餘的就主要瀏覽過去。

  • Case In Point
  • Case Interview Secret

閱讀的方式,推薦一開始先從 Case In Point 開始瀏覽一些經典的框架,之後直接找一些 Casebook 來練習,再結合 Case Interview Secret 的 Mindset 搭配使用,會更容易深化所學到的內容。

若時間不足,也很推薦閱讀這本麥肯錫新人邏輯思考5堂課,可以快速理解面對問題時如何拆解問題,並將拆解後的 MECE 框架再進一步發想成 Idea。

面試的形式則和前一關的人資面試沒有差異太大,一樣是針對過去的經歷與動機進行深挖,同時也會詢問關於遊戲產業的一些觀點。最後雖然收到了 Thank you Letter 而難過了一陣子;但走完這一整輪的面試,讓我對於解決個案和邏輯思考的能力,確實有很明顯的提升。

當初保持聯絡的面試官,也說他們對我的表現感到印象深刻,因此希望有機會能夠邀請我加入 Garena。

在整個解個案的過程中,對我來說最關鍵的學習其實是:

有時候自己最獨特的優勢,並不是來自於別人已經設定好的衡量標準,而是「自己打造的獨特舞台與路徑」。因為沒有競爭對手,所以永遠都有自己能發揮的價值。

回到一開始提到的,雖然我並沒有任何大公司的履歷和經歷;但仍然能夠衝到 MA 的最後一關。有時候阻擋自己追求渴望事物的並不是自己擁有的經歷,而是「認為自己不可能」的念頭。

雖然我們不是每一次都能夠很順利地被看見;但每一次的追求都會讓我們離目標更近一點點,也會在實際行動的過程,瞭解自己的優勢與侷限,最後才能夠找到真正適合自己的舞台。

**【希望用你的掌聲來投票與支持】**
拍 5~10 下:簽個到,表示支持(感謝你的鼓勵啊啊啊)
拍 10~30 下:我有你這位讀者,寫這篇也心滿意足了!
拍 30~50 下:內容對你感覺很有共鳴,希望能多分享給周圍的朋友!

--

--

學.誌|Chris Kang

嗨!我是 Chris,一位擁有技術背景的獵頭,熱愛解決生活與職涯上的挑戰。專注於產品管理/資料科學/前端開發 / 人生成長,在這條路上,歡迎你找我一起聊聊。歡迎來信合作和交流: chriskang0917@gmail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