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職涯系列】如果工作變的不再有趣,怎麼辦? 三個能夠立即應用且有效的技巧

學.誌|Chris Kang
10 min readApr 4, 2022
Photo by Brooke Cagle on Unsplash

我最近很喜歡的一句話是:「所有的發生,都是最好的安排。」會讓我喜歡這一句話的原因,其實我也是在思考身為獵頭,我還可以如何做的更多、更好,甚至帶給你更多的價值。

在這個轉職潮,我也因此和很多人選聊著他們的轉職動機。在這麼多的原因當中,最常聽到的理由,除了希望薪資可以成長之外,其次另外一個就是覺得工作的「問題難以解決」、「不再有趣」了。

因此,今天想和你聊聊,如果我們忽然間覺得現在的工作、生活卡住了,抑或是覺得工作失去挑戰,有哪一些方法可以嘗試。

希望讓大家在人生和職涯中,都能夠閃閃發亮,有興趣進一步聊聊,非常歡迎來信或私訊詢問。

工商廣告時間:這篇內容會先提前一個月,首發在我每個月發布的職缺月報,因此如果想要第一手職場、職涯的思考與最新的職缺,歡迎你隨手訂閱我的月報 (訂閱方式請至我的 LinkedIn 首頁 Shun-Chih (Chris) Kang)

當我們開始一項新的工作,或是到新的環境時,通常都會有許多的挑戰、刺激存在,而這樣的情境就會產生壓力。 當我們面對這些壓力時,若處於我們可以應付的狀況,那這樣的壓力在心理學上,就被稱為「良性壓力」。

但隨著對一項工作的熟悉,原先刺激的挑戰,開始在我們腦中建立明確的處理流程,因為人類在發展的過程當中,本來就會需要去熟悉過往的挑戰或技術,才有精力可以去處理新的挑戰。

原本在原始的環境中,我們對於追求刺激、成長的追求,讓我們可以逐步的克服環境帶來的挑戰。

而這個過程中,我們常見的情境有三種:

  1. 已經克服的任務:變的更加熟悉與自動化,在處理該問題時更加熟練與有效率。
  2. 合適程度的挑戰:和過往處理過的工作有差異,需要花費心力來解決。
  3. 難以克服的障礙:需要長時間,或是已經採取行動但改善不大,產生對於心理的壓力。

然而,在仍然需要工作的情況下,「已經克服的任務」或是「難以克服的障礙」,就成了一種重複的勞動,或是不得不面對的燙手山芋,甚至形成了一種「惡性的壓力」。

而其中,讓我們開始覺得工作不再有趣,常常就屬於第一種和第三種。

面對已經克服的任務,因為熟悉讓我們無須克服他,也因此難以刺激我們大腦的獎勵機制,讓我們從克服困難中獲得成就感;而難以克服的障礙,也會成為某種心理壓力或是工作壓力。

這時,轉換工作就會成為一種選項。上述兩個選項,也是我最常聽到的原因;但重點還是要回到之前提到的問題 — —

你究竟想要達到甚麼樣的目標?

如何讓工作,變得有趣起來?

Photo by MI PHAM on Unsplash

當我們面對人生、工作的抉擇,我們可以停下來,先思考一下「究竟是甚麼卡住了你」? 這時的你,可以嘗試連續問自己五個為甚麼,就像彼得.杜拉克追根究底的態度。

我曾經和不少的人選聊過,而聽到轉職的原因,像是如「環境的同事不夠強」、「工作量太大」、「工作流程混亂」等。這些乍聽之下都是難以解決的問題,就像上面提到的第三個層次「難以克服的障礙」。

然而,也許連續問了幾個為甚麼後,發現工作流程混亂,和主管的政策有關;再進一步深掘後,發現因為公司在原先的定位就在於快,因此比起品質更重視速度。

分析不一定有解決方式,但至少可以釐清問題

每一次的分析,不一定都能夠完整的解決問題,但都會在過程中獲得或大或小的 Insight,而這個也是讓工作變得更有趣核心關鍵。

也許這個問題分析到最後,問題仍然來自於整個架構或體制面的障礙。這時,轉職就成了選項。但很多時候,轉換環境本身就有許多不確定,例如主管、公司制度或改組,產品線變化等。

因此除了不可控的外在環境,我們能夠做到的地方,便是在可以控制的地方多下一點功夫。若你在過程中曾經有遇到什麼樣的困難,也歡迎你留言和我分享,或是 Email 給我你的想法,我也會認真的回答你的問題。

讓工作有趣起來的三個方法

那有沒有一些,能夠讓現有的工作,或是在未來轉換工作時,變得有趣且立即可行的方式?

這裡可以就自身經驗,以及各個優秀的人選聽來的經驗與方法,協助大家慢慢調整工作內容,或轉換到自己感興趣的工作,這三個方法分別是:

  1. 享受當下的工作
  2. 設定工作的意義
  3. 工作挑戰的轉移

一、享受當下的工作

當我們開始對於工作內容日漸熟悉,我們的注意力也同時間被解放出來。這時,我們開始可以想東想西,注意力就開始飄向生活、任務,甚至未來。

相信大家一定也有體驗過,在認真解決某一個挑戰或是任務時,那種全神貫注、時間流逝的感覺。

如果,能夠讓這樣全神貫注的感受,充滿在你生活、工作的每分每秒呢?

我們常聽到的正念、瑜珈等任何形式,重點其實在於「一次只做一件事」,當你能夠專心在一件事上,沉浸在當下的「心流」能夠讓你感受到當下的快樂。

而我個人,僅僅比較習慣以正念來達到心流的感受。無論是在解決任務時,專注在任務上;甚至是在吃飯時,僅專注在食物本身的味道而非手機。慢慢地,你會感受到雖然重複的工作,之中仍然有許多的差異。

當你意識到這些差異之後,每一個差異就能夠被提取出來。原來這一行 Code 可以再寫得更好,原來抽象架構可以再做的更獨立,甚至原來一段習以為常的 Code,也可以有很多很美的寫法。

二、設定工作的意義

Photo by Belinda Fewings on Unsplash

在我之前擔任職涯顧問時,最常被問的問題,便是「我不知道做這一份工作有甚麼意義?」甚至有時,原先有趣的工作在熟悉之後,也會開始覺得枯燥乏味,甚至開始嫌棄這一份工作。因此,這也是設定意義的重要。

這個「意義」可以從很多面向來說,這裡分享三個我常用的面相,分別是:

  • 工作效率本身
  • 對他人的影響
  • 對自身的影響

I. 工作效率本身

我們在做的工作,一定會有部分是需要重複的環節,也會有可以在同個時間或在更短的時間內,完成同樣的目標或提升品質。

因此當我們開始以大腦的「自動導航」進行工作時,不仿考慮拿一張紙,簡短紀錄下你完成的工作預計花多久時間。下一次用更短的時間完成,或是做出更好的品質。

而上面的方式,其實完整化後,就是鼎鼎大名的「番茄鐘工作法」。

II. 對他人的影響

我們在工作的過程中,我們總會影響非常多的人,小至周圍的同事、公司、客戶和使用者,大至對於整個社會,甚至其他的家庭。

我自己曾經做過一件事,將我過往做過的產品鐘,影響的人全部劃出來。原先可能只有直接的使用者,但使用者可能影響了他的朋友,也影響了他的家人。甚至他的家人也影響了整個社區。

例如我做了一個記帳軟體,原先可能就是功能影響使用者,但新增的貸款功能可能影響了他們家,甚至影響到他們整個家族。而這樣的影響也悄悄影響了銀行,而銀行就慢慢地影響了整個社會。

因此,一個只是記帳貸款的按鈕,背後影響的可能是一個家庭、一個社會。當然一定也會有人說不可能影響這麼大;但這個意義本身就不是給別人,而是給自己的。

「只有那些瘋狂到認為可以改變世界的人,才能夠改變世界;也只有那些認真思考可以影響到多少人的人,才能夠真的影響到其他人」

III. 對自身的影響

很多工作,我們其實並不瞭解為甚麼要做這個功能? 為甚麼要做那個專案? 對於我們面臨很多的挑戰與問題,其實就如存在主義所說的「存在先於本質」,因此很多事的發生並沒有理由。然而,讓這件事產生意義、產生影響的本質,則是我們可以影響的地方。

舉個例子,某一個專案開發的專案需要架構一個 CMS (Content Management System) 系統。也許,對自己來說就是另一個任務;但他也可能是將自己學的 Functional Programming 放入的時候;可能是應用一些新的套件或演算法的時候;甚至將這些工作抽象成為共用套件,甚至寫一套自動化套件,都是讓原先重複、枯燥的任務,轉化成為新的挑戰、新的目標。

「讓目標變得有趣的,並不在目標本身;而是我們怎麼去看待目標。」

三、工作的挑戰轉移

Photo by Kristopher Roller on Unsplash

在《內在驅動心理學》中提到,我們在進行職涯轉換時,其實就像定期幫植物「換盆」,當我們已經意識到我們的環境已經容納不進我們的目標和想法時,就需要開始準備換盆。

而換盆的過程也很有趣,我們雖然換了盆、換了環境,但我們周圍的泥土、營養素仍然需要是我們熟悉的這些營養素。 因此,我們原先所累積的並不需要丟棄,而是嘗試嘗試保留部分原本我們的根、我們習慣的養分,並換上一些我們不習慣,但有益的營養素。

嘗試去釐清我們需要甚麼、不需要甚麼,是在進行工作的挑戰轉移中非常重要的一環。因為在轉換的過程,可能是公司內部的內轉,也可能是公司外部的轉職。

對於公司內部的轉職,我們可以透過對於原先公司的熟悉,讓我們能更快在新環境突破;面對公司外的轉職,我們也能從中找到擅長、喜歡的部分,並有意識地維持和替換環境,讓新的環境總是能提供養分和刺激給我們。

面對轉折,最大的挑戰通常其實是內心的抗拒

相信一定也有一部分的讀者,對於上述的這些內容有一定的熟悉程度,甚至是嘗試過部分的方法。 因此我想在這裡分享給各位的想法,其實不僅僅是方法,而是面對挑戰、困惑,無論多麼難以突破,總是會有辦法的,因為你總是會有機會和時間,去慢慢接近你想要和喜歡的樣子。

唯一阻止你的,很多時候其實是內心對於改變的抗拒。如果你也想要嘗試變的不一樣,不仿試試上面的方法。

當然,如果這個過程想要有人能夠協助,或是你周圍有朋友有這樣的需求,一起帶你前往更好的人生,抑或更好的職涯,歡迎 Email 或 Line 傳個訊息給我,或是到 LinkedIn 來找我聊聊。

未來,我會繼續寫文章,讓我在職涯領域的經驗,可以分享給更多有需要的人。當然,這裡也不免俗要推薦一下我自己負責的領域:

如果周圍的朋友,想要看看 Data Science / PM / Frontend / Full-Stack 等領域的機會,可以直接在 LinkedIn、Line 私訊我,或是 Email 到我的信箱。

如果有周圍的朋友剛好也有需求,再請你們不吝分享這個資訊給他們了!最後,也希望能在我默默筆耕的過程中,默默讀者的生活與職涯,變的更好。

**【希望用你的掌聲來投票與支持】**
拍 5~10 下:簽個到,表示支持(感謝你的鼓勵啊啊啊)
拍 10~30 下:希望我可以多寫一些文章!有你這位讀者,寫這篇也心滿意足了!
拍 30~50 下:內容對你感覺很有共鳴,希望能多分享給周圍的朋友!

You May Interest In:

--

--

學.誌|Chris Kang

嗨!我是 Chris,一位擁有技術背景的獵頭,熱愛解決生活與職涯上的挑戰。專注於產品管理/資料科學/前端開發 / 人生成長,在這條路上,歡迎你找我一起聊聊。歡迎來信合作和交流: chriskang0917@gmail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