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職涯系列】如何順利轉職、踏入新領域與產業?一步步來思考轉職過程

--

Photo by JESHOOTS.COM on Unsplash

最近在和人選討論最近的職涯發展,發現有不少人都有轉職的思考或需求,例如前端轉全端, PM 轉 Data Analyst 等。無論是轉產業、職位,甚至換語言,有越來越多人願意嘗試,並開始思考橫向跨域。

看到這樣的轉變,其實我真的很開心,因為這代表有越來越多人,不會主觀侷限自己的職涯,而是以成長、累積的角度去思考職涯。

從前年疫情爆發時,電商產業的崛起,到去年區塊鏈、NFT 的暴漲,現在產業的變化程度,已經更勝以往。因此保持開放的心去了解新產業,能夠因此碰到更多機會上的弱連結 (Weak Ties)。

這裡就和大家分享思考轉職的三個面向,讓你可以一步一步地思考,無論是你已經開始準備,抑或是初步開始思考。

工商廣告時間:這篇內容會先提前一個月,首發在我每個月發布的職缺月報,因此如果想要第一手職場、職涯的思考與最新的職缺,歡迎你隨手訂閱我的月報 (訂閱方式請至我的 LinkedIn 首頁 Shun-Chih (Chris) Kang)

一、面對轉職,先問自己為甚麼要轉職?

在和許多人選聊的過程中,很常聽到這樣的原因,像是「覺得這個領域已經沒有挑戰」或是「覺得 XXX 產業很酷」等。不過在開始思考如何準備轉職之前,可以參考我之前文章提到的 KPI 工作法,來思考下面三個問題:

  • 現在這一份工作,有哪一些是你覺得好的?你重視的地方?
  • 有哪一些是促成你離開的原因?未來的這一份工作可以解決嗎?
  • 如果要轉換成面試的問題或條件,那會是甚麼?

重點在於,轉職時會建議有一項明確的目標,畢竟原先興起轉職的念頭,通常都是某個問題發生,而我們希望透過轉職來解決。

因此,比起為了轉職而苦心積慮思考理由,更重要的是給自己的原因,要能讓自己相信轉職是個正確的決定,那轉職方案才是面對這個問題的最佳解。

就算單純出來想了解機會,了解下一份工作的期待與目的,也是轉職之前很重要的一環,避免換了之後才發現,其實根本沒有解決原有的問題。

二、面試官怎麼看轉職這件事?

Photo by Christina @ wocintechchat.com on Unsplash

現在想像一下,你是一位面試官,看到眼前這個人的履歷,如果面試者的經歷和現在應徵的工作有落差,你會怎麼看待這段經歷?又會提出甚麼樣的疑問?我相信每個人的情境都不同,因此我想和大家分享的,是如何從面試官的角度去思考轉職。

並在閱讀後,能夠區分「能準備」與「不能準備」的部分,除了經歷的準備外,也讓心態準備好。這裡也整理三個核心的心態,分享給大家。

  1. 對面試官來說除了技術,其實重點在於是否解決他內心的疑惑。解決了,就過了。
  2. 能準備的,是過往的經驗與技術;難以準備的,是面試官的個人偏好
  3. 沒有現有的經驗或技術沒關係,重點是你能貢獻甚麼

A. 從面試官的角度,他擔心甚麼?

雖然有許多的讀者,都是工程背景的職位;但在面試的時候,仍然處於推薦自己的階段。而對於銷售領域來說,最重要的概念其實不是創造需求,而是「釐清需求」。

換句話說,如果你是一位面試官,看到有人想要轉化他的領域、甚至職位,你會有甚麼疑惑?這裡就舉一些問題,提供給讀者一些想像:

  • 他甚麼想要換職位/領域?是因為有趣就換,還是經過思考?
  • 這個職位需要 XXX 技能,他能處理嗎?我可以怎麼問,來確認這件事?
  • 如果這個人確實經驗比較少;那他對我們團隊有甚麼幫助?有沒有潛力?

重點在於,我們如何從對方的角度去思考,了解對方的擔心與需求,接著才是從對方的需求下手。當然,這不代表在面試中是被動的一方。

相反地,我們理解對方的需求,不僅能評估自己是否能勝任,也評估對方如何看待這個職位,並據此提出自己好奇的問題。

B. 只準備該準備的,把自己和對方的課題分離

很多時候面試是否會通過,除了技術外便是面試官主觀的標準。因此,我們能夠針對過往的經歷與 Career Path,找出和現在這一份工作的動機與連結。另一部分,則是針對現有的「經驗、技術」與「個人特質」,思考是否有可轉移的技能

能準備的,是過往的經驗與技術;難以準備的,是面試官的個人偏好

對於技術、經驗與動機,確實是我們可以、也應該準備的部分。除了在過程中釐清自我,也是對於面試公司的尊重。理解方向可以參考下列三個方式:

  • 從網路上搜尋相關公司、職位的需求
  • 從認識的獵頭、朋友、導師或同事蒐集資訊
  • 與該公司或類似領域的前輩詢問,第一手獲得需求與篩選條件

除此之外,對於面試官、公司所帶有的隱藏條件,則是「對方的課題」。舉個過往的例子,有的面試官可能不收特定產業的人選,因此就算技術、人格特質都吻合,也有可能被刷掉。

因此若真的遇到,就是緣分不足罷了。

將過程中雙方的課題分離,就不會將所有的回饋都放到自己身上,因而讓自己在轉職過程中,被意外的挫折磨去信心。

C. 轉化技能,將經驗轉化為你獨特的武器

當我們誠實面對自己,對於所需技術的掌握度不高,那還能怎麼做?當踏入新的產業時,幾乎理所當然地會碰到陌生的領域,以及相對不熟悉的技術和經驗;但就算沒有技術,我們仍然有可以提供給公司的價值。

這時,就可以從這幾個面向,來思考自己可以供現的價值:

  • 現有的技術、經驗,是否有該領域、職位可以泛用的價值或貢獻?
  • 是否有哪一些經驗或例子,可以展現出對方重視的價值?
  • 若真的缺乏經驗,那你會如何在加入後快速上手?具體的方案是甚麼?

三、有了目標,怎麼說服面試官?

我們在準備面試時,總會希望把自己想講的內容都表達完,這個過程當然可以讓面試官知道你的好;但這卻不一定是面試官在意的事。

回到前面提到的,從「面試官」的角度去思考他的需求外,更重要的是直接了解對方的需求。

但具體來說要怎麼做呢?其實面試的過程是個雙方媒合的過程,所以不要用猜而是用問的。那我們可以怎麼問呢?這裡就來分享一些實務上的問題,提供給大家參考:

  • 想了解貴團隊目前在這個職位,遇到最大的問題與挑戰是甚麼?
  • 想了解貴公司對於這個職位,在未來 3~6 個月的規劃與目標是甚麼?
  • 這個職位目前最看重的技能與經驗,有哪一些是必要的?
  • 就我的理解,這個產品在開發上可能有 XXX 的狀況,想請問對於這個部分,你們會怎麼解決?

上面的問題,除了了解對方的需求之外,也同時是了解對方對於該職位的規劃與想像。若這個職位的需求講的非常清楚,代表他們很清楚想要甚麼樣的人,也能釐清加入後確實要做的任務。

因此,雖然這些問題在釐清對方,但其實也在確認對方怎麼看待這個位置。

轉職,帶來的挑戰與機會

每一次面對轉職,其實多少會有一些遲疑,或是對於自己的不自信,這本來就非常正常,當我們面對一個不熟悉的領域,自然而然會擔心自己準備的不足;但每一次的準備與嘗試,本就是讓自己更熟悉與成長的過程。

重點在於,每一次的面試無論結果,都記得要區分自己與對方的課題,準備能夠練習的部分,看淡不能影響的因素。總是會有能夠在需要改變自己的情況下,找到喜歡你、重視你的企業與團隊。

如果你正在準備面試,但不知道準備是否充足,或不確定準備方向,也能和我聊聊你的想法和糾結。讓我,能夠成為你的職涯擺渡者。

這裡也簡單地自我介紹一下,讓你能更認識我😊

若有興趣也能閱讀這篇文章,更了解我是誰:有 PM/DA 的背景,為何成為一位獵頭?

嗨你好!我是 Chris,一位擁有技術背景的獵頭,熱愛解決生活與職涯上的挑戰。專注於產品管理/資料科學/前端開發 / 人生成長,在這條路上,歡迎你找我一起聊聊。

未來,我會繼續寫文章,讓我在職涯領域的經驗,可以分享給更多有需要的人。當然,這裡也不免俗要推薦一下我自己負責的領域:

如果周圍的朋友,想要看看 Data Science / PM / Frontend / Full-Stack 等領域的機會,可以直接在 LinkedIn、Line 私訊我,或是 Email 到我的信箱。

如果有周圍的朋友剛好也有需求,再請你們不吝分享這個資訊給他們了!最後,也希望能在我默默筆耕的過程中,默默讀者的生活與職涯,變的更好。

**【希望用你的掌聲來投票與支持】**
拍 5~10 下:簽個到,表示支持(感謝你的鼓勵啊啊啊)
拍 10~30 下:希望我可以多寫一些文章!有你這位讀者,寫這篇也心滿意足了!
拍 30~50 下:內容對你感覺很有共鳴,希望能多分享給周圍的朋友!

--

--

學.誌|Chris Kang

嗨!我是 Chris,一位擁有技術背景的獵頭,熱愛解決生活與職涯上的挑戰。專注於產品管理/資料科學/前端開發 / 人生成長,在這條路上,歡迎你找我一起聊聊。歡迎來信合作和交流: chriskang0917@gmail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