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公告】有 PM/DA 的背景,為何成為一位獵頭?說說原因與未來的發文

這篇文章,主要在說明部落格以後的走向,以及我在未來可以分享給大家什麼樣的內容

學.誌|Chris Kang
11 min readNov 24, 2021
Photo by Amy Hirschi on Unsplash

這個禮拜,是我成為獵頭的六個月。這短短的六個月,為我的生命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。

從覺得這一輩子絕對不會踏入這個領域,到開始覺得這份工作就是我想要做的工作。如果過去曾經看過我部落格的人,就會知道我過去寫的很多都是 PM 跟資料科學相關的文章,甚至有一半以上都是純技術文。

我原本在年初時,認為我這一輩子,應該就是要做 PM 或是 Data Analyst 了;但生命給了我一個轉彎,一個從未想過的旅途。說真的,我甚至在拿到 Offer 時,都不覺得我會去;但現在的我,很感謝我當時有接下這個機會。

為什麼會鼓起勇氣選擇這份工作?

因為在那一段日子,我感受不太到快樂。

過去做 PM 和數據分析師時,覺得自己每天都被批判,覺得永遠都不夠資格,好像沒有辦法做的比其他人好。

對我來說,要做好一件事,是一件很痛苦的事。就像這一張圖,沒有盡頭。

Photo by Emile Guillemot on Unsplash

我從小就是一個非常喜歡嘗試、學新東西的人,從小的時候因為喜歡玩遊戲而拍過電影;大學因為興趣自己花了整個暑假在寫程式。中間花了超多時間在學簡報跟設計;後來喜歡上攝影,甚至近期還玩過好一陣子競技溜溜球。

每一次在學新的事物時,都覺得學習的當下很快樂;但每一次學到一個程度後,就會開始擔心我總是輸別人一大節,這樣怎麼來得及?

在成為獵頭之前,我總覺得自己,是個會一點各式各樣技能的人;但什麼都做不好的人。

直到成為一位獵頭前,才發現原來我以為叫魚爬樹的諺語傳說,是真的。

今天,想和你聊聊工作可能是甚麼

因此這篇文章,我不想要寫一些雞湯的話,鼓勵各個讀者相信一定會有所謂最好的安排,或是不要放棄找到自己的熱情。這種話對現在的我來說,連我自己都不信。

相反地,我想要告訴讀到這篇文章的讀者,如果你恰巧面臨到你職涯上的困境,亦或是不確定未來該怎麼走,那你可能值得聽聽我下面的經驗。

這篇文章,想要分享的有三件事:

  • 天職,絕對不是你想像的那樣
  • 成為獵頭,有什麼價值
  • 我和我的 Medium 的未來
Photo by Headway on Unsplash

我們以為的天職,絕對不是你想像的那樣

為什麼我,或是你會迷惘?

我們其實只要從一件很簡單的方式來思考,就知道迷惘本來就是日常。「迷惘」是什麼意思?根據字典的定義是––––由於分辨不清而困惑,因而不知道怎麼辦。

換句話說,只要我們可能處於分辨不清的狀態,那我們就有可能迷惘。只要我們不確定我們的目標,我們就會迷惘;只要我們開始懷疑現在的生活,我們就會迷惘;當我們付出努力卻沒有獲得同等的回報,我們就會迷惘。

每個人都會迷惘,迷惘一直都很正常。

在大學的時候,我覺得我的天命就是成為一位產品或專案經理,甚至連周圍的朋友都這麼認為;但我的第一份工作卻是去 Garena 擔任營運做數據分析,之後擔任產品和專案經理時,更是讓我自己覺得,這輩子我應該做不好這件事,雖然我仍然很喜歡這件事。

在這之中,只要目標與時間不同,我們就會疑惑,困擾著目標是正確的,還是現實才是真相,所以我們迷惘。

甚至一切都很順利,工作平步青雲,生活也很美好;但突然有一天意識到,生活是不是太平淡了?好像沒有冒險的人生,就少了一點重量。

有嘗試,就有收穫與意外

後來,我選擇去創業,想要當自己的老闆,想要像賈伯斯一樣,創造自己的天職。在過程的每一天,和 Partner 的討論,每一次的爭辯與產品調整,都讓我印象深刻,也讓我覺得我在做一件有意義的事。

但同時,矛盾也會持續發生。

殘酷的現實是,我每一天不停地開發產品;但我每一天的存款,就跟我對於未來的希望一樣,逐日下滑。

那時候叫醒我的不是夢想,而是房租和生活費。

當下的我真的非常迷惘,明明已經在做喜歡的事,明明生活中充滿冒險,為什麼還是沒有想像中的那種堅持,或是追逐夢想的意義感?

意外的收穫

就在我感到困頓時,我抱持著嘗試的心態去當了獵頭。其實說真的,我不覺得那會是我喜歡的工作,也不覺得我可以在這一行賺到什麼錢。

但生命就像是給了我一些驚喜,原本我覺得我什麼都做不好的事,無論是對於前端、資料科學,甚至技術、產品的理解,對過往的溝通技巧,忽然都在這一份工作派上用場。

我第一次覺得,我好像還有一些事,其實自己可以做的不錯。

那天職/工作中,理應出現的意義感呢?

這也是我在過程中不停地被人選問到,我自己也非常常思考的問題。

我的答案是,工作的意義感不會自己冒出來,他只會在你在做你真正覺得重要、有意義的事時會發生。

Photo by Mohamed Nohassi on Unsplash

換句話說,這樣的意義感,是「你自己」創造出來的。舉個我自己的例子:

在工作的過程當中,我常常會希望為了能協助到其他的人選,願意花更多的力氣在協助他們準備面試,或是協助他們展現他們原本就亮眼的經驗。

這一行其實有部分的顧問,會覺得業績是他們加入這一行的目的,也是他們想要努力往前的動力;只是對我來說,那樣的動力實在太短暫了。

因為我始終認為,每一次和人選的接觸,都是我能夠產生價值的機會,也是我做這一份工作時,能一直產生價值的根基。

雖然這個過程其實並不輕鬆,也需要花自己不少額外的時間;但每一次人選跟我說謝謝,或是他在每一次的嘗試過程中,我感覺到他在過程中慢慢成長,那就是我覺得在工作當中,覺得充滿成就感的地方。

換句話說,那些成就感不是來自於業績、不是 KPI、不是 Title,而是在過程當中,我真的協助到對方的那種滿足感

老實說,我並不是那一種希望一定要由我這裡成單的顧問。比起推薦非常多的人選面試,我更傾向於協助人選在成長上。無論最後那一刻,我們有沒有成功媒合工作。

我在意的,始終只有人選是否有從中學習或成長。

那麼,天職對你來說是什麼?

在跟上百位人選對話的過程,我發現有不少人會覺得自己的這一份工作沒有挑戰,覺得這一份工作的內容沒有價值,因此興起了想要換工作的念頭。

這其實沒有不好,說真的,從來都沒有所謂最好。但在去思考現在真的要做什麼事之前,選擇要做什麼工作之前。真正重要的事,反而是思考:

對你來說,什麼是有成就感的事?甚至進一步來問,你想要讓什麼事情,變成你的成就感來源?

成為獵頭,對我有什麼價值?

在大學畢業的時候,因為我的興趣五花八門,所以落得個「不學無術」。對我來說,我就像大家之前部分的人聽到的「多重潛力者」;但我想很多人一定不知道,這個詞曾經是我的惡夢。

因為我非常、非常喜歡學新的東西,我學過寫程式、吉他、平面設計、影音剪接,甚至是簡報設計,每一個在學的過程都非常興致盎然,但一旦超過一段時間或一定程度,我就會失去興趣,就好像我一直找不到我真正的天命。

而成為獵頭,是我第一次覺得,我好像有我喜歡的工作。

這也是我第一次,重新理解工作的定義

直到我開始創業後,到我真正成為一位獵頭,我才知道原來過往學過的前端、專案管理、簡報設計、數據分析、資料科學、心理學等,還有各種五花八門雜而不精的內容,會有一種工作,是我可以在學會這麼多事情之後,還能夠將他全部應用上。

也是這樣的認知轉變,讓我和其他的獵頭不太一樣,在意的事情不太一樣。但重要的是,我才深刻的認知到:

每個人一定有某種型態的工作是適合自己的,但不一定代表我們一開始知道這個工作或行業

簡單來說,這份工作對於未來的幫助

若要簡單的說,可以分成這五項:

  • 人脈|可以在科技業各個領域擁有廣泛的人脈。
  • 視野|對於科技產業能夠擁有宏觀的視野,瞭解該產業的需求與變化。
  • 溝通|瞭解如何滿足「人」的需求,以及找出滿足他人的同理心。
  • 氣度|面對失敗的氣度,知道有一些事情不是自己可以控制的。
  • 收入|要讓年薪破百萬啊,怎麼可以只是領固定薪水。

當然,成為一位獵頭不僅僅是這些目標,更有許多我還可以達成的面向;但無論如何,我想要做的都只有一件事–––讓我遇見的人,過的更好

在成為一位獵頭之後,我怎麼看待職涯?

身為一位獵頭、一位創業者,以及一位曾經換過好幾份工作的人,我不會建議你遇到想要,或想像的機會就去嘗試。因為在沒有投入一定程度以前,你不一定真的能從你做的事情中,獲得你想像中的成就感或意義感。

很多時候,我們想像的意義或成就感,是來自於我們對一件事的熟悉與突破,因此在還不夠熟悉一件事之前,很難評估自己到底適不適合一件事。

You can’t connect the dots look-ing forward; you can only connect them looking backwards. — Steve Jobs

所以,因為資訊的不對襯,對於人生目標的轉變,導致職涯上的困惑,幾乎是不可避免會發生的。

也因此,無須逃避這件事的發生,而是在遇到的時候,好好的思考當下的優先順序。

我希望在獵頭這份工作,做到什麼?

在思考過後,我發現我對於這份工作的期待其實一直以來有三個:

  • 協助真的有需要的人找到方向,無論機會是不是由我介紹的。
  • 瞭解整個市場與公司的趨勢,讓我能更深入地在未來成為我的硬實力。
  • 認識更多有趣、厲害的人,拓展我的眼界與人脈。

這一份工作其實也會有業績,但跟業績一樣重要的還有真的協助到對方的成就感。

因此每當有人選問我說,你會不會想要回去寫程式或是當數據分析師,我都會笑說當然薪水不一定比較好;但過程協助到人的成就感其實也算在我的薪水裡面,所以其實這一份工作真的還不錯。

這裡聽起來很雞湯;但我必須說這真的是我在這一份工作堅持下去的動力。因為我們對的是人,所以總是有無限的變化需要我們處理,也因此工作上的挫折與不可空的比例會非常地高。甚這可以說,我們的工作本身就在與不確定共存。

也因為需要應對如何不確定的狀態,就需要一項特別強力的回饋,讓我自己堅信我在做的事情有價值,亦或是真的能夠改變別人的生活或人生,這樣才有辦法讓我堅持下去。

我對於 Medium 未來的走向

因為我成為一位獵頭,因此部落格的撰寫方向勢必會有一些調整,目前我初步規劃會落在三個面向:

  • 職涯與生涯規劃
  • 市場資訊分享
  • 技術相關文章

我相信前面兩個應該都是蠻多獵頭會開始寫的,但第三個「技術相關文章」也是我一直想寫的。為什麼?因為我一直相信,要真的了解工程師在想什麼,不是只是想像,而是真的去體驗他們正在做的事。

進一步來說,我也才能從過程中,真正地瞭解對方的技能、特質、經驗,並根據他的回饋與對於程式的熟悉程度,推薦給他相對應合適的機會。

未來,我也會開始回來繼續寫文章,無論是讓我在這個領域的經驗,可以分享給更多有需要的人。當然,這裡也不免俗要推薦一下我自己負責的領域:

如果周圍的朋友,想要看看 Data Science / PM / Frontend /Full-Stack 等領域的機會,可以直接在 LinkedIn、Line 私訊我,或是 Email 到我的信箱。

如果有周圍的朋友剛好也有需求,再請你們不吝分享這個資訊給他們了!

最後,也希望能在我默默筆耕的過程中,默默讀者的生活與職涯,變的更好。

**【希望用你的掌聲來投票與支持】**
拍 5~10 下:簽個到,表示支持(感謝你的鼓勵啊啊啊)
拍 10~30 下:希望我可以多寫一些文章!有你這位讀者,寫這篇也心滿意足了!
拍 30~50 下:內容對你感覺很有共鳴,希望能多分享給周圍的朋友!

--

--

學.誌|Chris Kang

嗨!我是 Chris,一位擁有技術背景的獵頭,熱愛解決生活與職涯上的挑戰。專注於產品管理/資料科學/前端開發 / 人生成長,在這條路上,歡迎你找我一起聊聊。歡迎來信合作和交流: chriskang0917@gmail.com